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在2010年成功摆脱了衰退。然而复苏的进程并不顺利,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世界主要国家前期的货币扩张还没有消化,第二轮数量宽松又来了。货币扩张究竟将在什么时候演变为全球性通货膨胀,将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准确判断。其次,应对危机的财政刺激方案加剧了不少国家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并在2010年初爆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未来可能爆发的全球性主权债务危机成了威胁世界经济平稳复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次,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复苏时间和幅度上的差异使得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成为热点,加剧了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难度。是否会因此出现全球贸易战和货币战,发展中国家将在后危机时代发挥哪些新作用,都还有待观察。最后,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在短期内将给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在长期内能否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都还是未知数。总之,判断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分析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研究全球主权债务危机、贸易战和汇率战的可能性,评价当前的金融监管改革等,构成了本书的内容和价值。
王洛林: 男,1938年6月出生,湖北武昌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和金融等。代表性作品有:《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主编)、《关于国有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几个问题》(1995)、《日元贬值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1999)、《日本的通货紧缩性经济危机》(2000)、《日本金融考察报告》(2001)、《未来5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后发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2002)、《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2003)等。
孙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金融、公司融资和货币经济学,著有《汇率与国际收支》(1999)、《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代理成本:理论、经验和启示》(2006)、《合作与不对称合作:理解国际经济与国际关系》(2016)、《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导论:理论发展与现实挑战》(2021)等。
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著有《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1992年)、《国际经济政治学》(2008年)、《美国行为的根源》(2015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17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