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获批之日至2008年5月,试验区主要进行了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和区域规划修编的“顶层设计”工作。2008年6月进入实质性的重点启动工作。2009年将逐步全面启动,向实现科学跨越的目标迈进。
总报告:一是重点介绍了“顶层设计”所设定的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时段,建设发展的五大工程,综合配套的十项改革;二是分析论述了2008年试验区在改革建设的几个重点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实际效果;三是提出了自2009年后,在改革建设逐步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建议突出“低碳”,以利于实现由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向新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理论思考篇:主要是针对在试验区改革和建设的讨论中,所提出的一些理论认识上的问题,如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关联问题,“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关系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资源环境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借鉴和启示等问题。
改革建设篇:一是围绕实施五大工程和推进十大改革,从不同侧面作了专题性研究;二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各就其试点、示范区一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及今后的发展撰写了研究报告;三是长株潭“3+5”城市群的5市均就本市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在区域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撰写出研究报告。
经国家批准的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区域规划》以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有关立法等重要文献,也编入本书。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对长株潭试验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部分农民工返乡的就业问题,部分外向型中小企业遇到了产品出口的困难,但总体上看长株潭试验区充满了活力和勃勃生机。
史永铭: 男,湖南长沙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主持承担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0余部,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及被政府部门采纳实施的研究报告200多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湖南产业竞争力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究》等。
胡亚文: 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政府委托研究项目30余项,参加撰写、编辑的著作10部,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国内外城市群发展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管理方式创新研究》、《长株潭暨“一点一线”地区在中部崛起中的定位和战略研究》等。
张萍: 1928年生于河北省藁城县(现为石家庄市的区)屯头村。河北省藁城市人,1949年8月于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结业南下工作。先后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湖南省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等。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首倡者,提出多个具有多层面决策意义的成果,均已得到历史的检验。2013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达83万字的《张萍经济文选》,汇聚了这些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重要成果。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多项奖励。
湛中维: 男,湖南汩罗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区域规划。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及政府部门委托研究项目20余项,参加撰写、编辑的著作8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及被政府部门采纳实施的研究报告有2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新阶段长株潭一体化目标选择及发展路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