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组织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当前依然存在着一些自身制约因素和外部障碍,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加速推进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间组织将迎来一个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而政府对民间组织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等,也将随之出现进行重大调整和改变的契机。
本书作为第一本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民间组织蓝皮书,参与撰写的专家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社会科学院和部分高校,本书课题组希望能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对中国民间组织及其地位和作用的深入研究。整个研究报告共约45万字,在内容结构上,除总报告外,主要有三大部分。综合研究篇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是对民间组织的相关研究所作的系统梳理和述评、历史发展源流的探究和总结,以及所面临法制环境的法律视角考察。地方发展篇则选取了上海、浙江、四川、广东四个省市,分别介绍了当地民间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经验。域外镜鉴篇以课题组考察的英国、俄罗斯和波兰等国家为代表,总结介绍了英国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公私伙伴关系、俄罗斯与波兰民间组织对转型过程的推动,应当说这些经验对我国的民间组织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潘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等职,中央组织部《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国人才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主编《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高翔: 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政策,国际气候政治问题。
黄晓勇: 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安全问题。著有《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能源博弈论集》、《天然气人民币》等,主编“世界能源蓝皮书”、《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的困境与出路》等论著,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