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2)》重点考察了一年来人才建设的发展与创新。《营造中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文指出,中国人才工作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发展规划,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人才发展、人才工作理念、人才政策、人才成长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同时,也指出了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人才发展环境仍然是我国人才工作面临的长期任务。《人才强国与人才文化》一文认为,从加强人才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如果说中国过去的30年成功地进行了以物质生产为代表的“城市躯体和硬件改造”的话,那么未来30年,中国更应该进一步注重文化精神的营造,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因为国家不只是一种物质、组织存在,确切地说,更高的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存在。人才文化建设,对人才强国和人才自身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书还推出了其他19篇文章。在人才投入方面,本书关注了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女性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资源型城市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新推出了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非公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报告》、《非公经济的人才流动配置和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人才强企”战略的工作机制研究》等文章。从总结农村人才建设的中国经验角度出发,介绍了永胜县农村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经验、湖州农村人才开发的经验,以及农村人才空心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等。此外,还对留学安全问题与中国留学安全战略的构建、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才群体的成长历程与时代特征、我国金融人才竞争力实证分析、我国医务人员薪酬现状和问题、从科研动机看诺贝尔获奖理由、新世纪英国科技人才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探析。 为科学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这一伟大战略,根据中国人才发展现实情况,近年来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组织实施人才特区建设,为人才强国积累经验。所谓人才特区就是承担为人才强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的特定区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批评我国不能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的问题。究其原因,优秀人才短缺,关键是人才成长的环境问题。建设人才特区,就是为了摸索出一套更适合人才科学发展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在这方面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只能在实践中创新,核心任务就是创造一个适合杰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才特区的“特”一是要与现行的人才管理体制有差别,即不同的管理体制机制。二是要缩小与国外先进国家人才管理的差别,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即适合国际人才发展的大环境。按科学规律办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特别是要注意学习发达国家不断出大师的先进经验。本卷中,重点推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人才特区”建设研究》、《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两岸人才特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等文章。我们将继续关注我国人才特区建设。许多问题在面上解决很困难,只能在特区先行,成功后再推广。我们祝愿人才特区能不断取得新进展。
陶世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导师厉以宁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有较丰富的基层企业工作经验和宏观管理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发展有较深的研究。在国家核心学术权威期刊《管理世界》、《人民日报思想理论动态内参》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和政策建议文章;从法律的角度阐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文,由五洲出版社出版成单页,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选作为“中共十五大”主要背景材料向全世界发送;承担起草多项以中办、中央多部委名义下发有关工商联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文稿。另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刊撰写言论、通讯、人物专访数十篇,其中,多次获《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征文奖;曾担任中央、国家五部委“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作用的政策机制”(战略研究报告2008年)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2009年)课题组牵头协调责任人并执笔人以及国家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并执笔总报告撰写工作。
潘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等职,中央组织部《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国人才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主编《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马蔡琛: 经济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2003年于天津市财政局预算处从事政府预算管理,2003~2008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从事政府预算研究。曾先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和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研究”等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研究项目。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撰写出版《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预算管理——一种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考察》、《社会性别预算:理论与实践》、《如何解读政府预算报告》、《政府预算》等专著和教材。
刘荣: 大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与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