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由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在“2011年中国殡葬业发展与对策”研究的基础上,联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中国殡葬行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研究篇、对策研究篇和探索实践篇,共计24篇文章。
全书在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殡葬业的发展形势,特别是殡葬业发展中的重点及热点问题进行了跟踪调研与深入分析,对2011年中国殡葬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各地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殡葬惠民政策广泛落实,殡仪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绿色殡葬继续推进,殡葬改革深入开展,殡葬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的好转。与此同时,殡葬业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的局面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观,管理体制改革和殡葬市场监管有待加强,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深化,殡仪服务质量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殡仪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条件有待改善,等等。对此,有关专家给出了切中肯綮的分析。
在具体措施上,2011年,应继续加大殡葬惠民的力度,加快殡葬服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殡葬立法工作的推进,积极建立殡仪职工的心理干预机制,并争取将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同时,本书还对殡葬技能人才与殡葬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出了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对上海市殡葬科技战略的转型做出了详细的论述与展望,对殡葬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殡葬基本服务体系建设等热点问题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有益探索。
可以预见,继续完善殡葬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殡葬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提升殡仪服务质量,探讨并建设人民大众满意的现代殡葬,将成为新时期殡葬行业发展的基调与主旋律。
朱勇: 男,浙江省临海市人,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曾任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副所长、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政》主编、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现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民政政策理论、老龄科学等。曾主持民政部重点课题“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提出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为我国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主持了“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研究”,完成了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设计,为北京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承担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中国消费结构与社会保障改革研究”,首次提出了“以实现‘人力资本化’为着眼点,根据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思路。主持了民政部重点课题“殡葬管理立法研究”,为殡葬管理立法的启动与相关条例的修订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成果:《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中国消费结构与社会保障研究》《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障调查与研究》、《沉重的主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殡葬管理立法研究报告》《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参与)、《社会福利黄皮书》(1998~2001年)、《中国民政工作手册》《中国农村社区工作手册》《新中国殡葬事业六十年》《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等。
李伯森: 男,1965年8月生,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88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财政专业,现任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长,兼民政部生态安葬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 2003年以来, 组织完成了98个国家科研项目( 课题);组织制修订了49项国家和行业殡葬标准;组织申报国家专利55项,并获1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在组织完成“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殡葬领域污染物减排和遗体处理无害化公益技术研究与应用”中,作为课题第一责任人,主持完成了“殡葬园区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主持完成了科技部下达的“建立善后保证金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软科学课题;作为总主编,已完成了《中国殡葬史》(8卷本)的编纂工作;组织开展“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殡葬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与示范”项目、国家环保公益“殡葬行业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重大专项和“中国殡葬文化与科技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2014~2017)国家财政重大专项等科研工作。在着力加强殡葬自然科学和软科学的并重研究,着力开展殡葬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着力搭建多功能、宽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抓殡仪场所环境监测和产品质检资质认证工作,着力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拓宽殡葬研究新领域等方面,为提升我国殡葬科研的整体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