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后时期,美国政治实质性冲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种冲突又是如何反映在美国民意中的?是否有可能与民众而不是精英阶层讨论“议题结构”事宜?议题结构与选举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威廉·J.M.克拉格特和拜伦·E.谢弗通过对1952~2004年间四大政策领域——社会福利、国际关系、公民权利和文化价值——的公众偏好的测量与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民众的政策偏好对选举的影响,指出了重视公众偏好的重要性。
〔美〕威廉·J.M.克拉格特: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两大党派与当代美国政治之谜》(与拜伦·E.谢弗合著)一书的作者。在美国的一些主要学术刊物如《美国政治学评论》《美国政治学杂志》《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有关公众舆论和选举行为的文章。
拜伦·E.谢弗: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学系教授。著作包括《南部例外主义的终结:战后南部阶级、种族、党派的变化》(与理查德·翰斯顿合著)、《两大党派与当代美国政治之谜》(与威廉·J.M.克拉格特合著)、《政治分支:全国代表大会的演变与改革》和《无声的革命:民主党的奋进与改革后政治的形成》等。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其中有些被收录到《两大党派与当代美国政治之谜》之中。他还曾荣获沙特斯耐德奖、种族与族群奖,以及美国政治学协会党政奖暨南部政治学协会的V.O.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