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8)

本书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第一本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由总报告、水利航运篇、旅游开发篇、学术文化篇、运河遗产篇、运河城镇篇六部分组成,共28篇研究报告。

总报告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人工开挖的工程化的水道,是南北走向与众多自然河道交叉汇通的河道。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大运河具有更强的人文意义和文化、经济战略价值。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出台各类大运河规划、规范、法规,内容涉及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河道管理、交通运输等四大类,在制度层面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框架。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各项相关事业迅速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总报告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水利航运篇聚焦中国大运河水利工程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考察了各河段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旅游开发篇对中国大运河沿线八省市运河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运河旅游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术文化篇对最近两年来大运河相关论著研究状况以及相关会议、科研活动做了总结与分析。

运河遗产篇涉及大运河部分河段遗产点保护现状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分析。

运河城镇篇分别探讨了大运河沿线的聊城市、扬州市邵伯镇、无锡市、杭州市和绍兴市的运河发展状况。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