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品牌建设已成为满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也是质量升级、品牌壮大的过程。地理标志涉及品牌建设的地域特色,并与商品的质量、信誉等要素密切相关,因此,依托原产地特性,发掘与运用地理标志资源,树立地理标志品牌,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可行道路。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各地涌现出大量品种独特、品质特殊、属于特定区域的地理标志产品,它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区域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书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标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撰,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本书在研究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动态的前提下,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农业部审批的近万个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为基础,紧紧围绕国家品牌战略,梳理地理标志品牌资源,彰显地理标志优势特色,促进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
李涛: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办公室主任,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电视台《解码中华地标》栏目组总策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与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代表作品有北京电视台《解码中华地标》栏目,出版专著《解码中国农业地标文化》《新时代新地标——中华地标品牌探索与发展》《中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报告》等。
王思明: 湖南人,1961年出生,农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史》杂志主编。 创建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和中华农业文明网。因其学术成就,先后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农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会会长,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丝绸之路科学与文明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编著作10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 科学技术史学科首席专家,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因学术成就先后入选原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33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担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相关研究成果近百篇(部)。
高芳: 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国际食品法典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参与制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国外农产品地理标志审查规定》等20多个制度和技术规范;参与起草《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十二五”规划》《“十三五”农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等文件;参与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制定、监管追溯、国际合作、资源普查、948重大项目等研究和实施工作,形成项目研究成果10余个,制定资源普查备案名录;负责完成品牌价值评价、示范样板创建、《源味中国》影片拍摄、国际农交会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展、各省级地理标志品牌推介等工作;承担中欧、中瑞、中美、中澳、中日、中韩等地理标志和知识产权磋商与谈判工作;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规划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