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4

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成为新一代辛勤工作的劳动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是新时代城市新青年的缩影。为准确把握新兴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委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带领课题组对北京市范围内的快递(外卖)小哥群体进行深入调研。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16~35周岁(即1983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出生)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快件/外卖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的青年快递(外卖)服务人员(不包括站长及其他管理人员)。

调查自2018年8月启动后,共回收问卷1710份,经筛选甄别后,得到有效问卷1692份,有效率98.95%。课题组同时选取了样本中典型性较高的62个快递小哥进行了一对一深访,拍摄了217张快递小哥工作的照片,并分别召开了快递小哥座谈会、管理层座谈会和基层站长座谈会,深入快递小哥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景进行研究观察,对城市快递小哥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形成了一些重要认识与创新研判。

第一篇总报告由调研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组成。

总报告《悬停城乡间的“蜂鸟”——城市快递小哥群体调研报告》从快递小哥具有的人群特质、蕴藏的社会功能、承受的风险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读,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意见、建议。综合调查结果,课题组认为,快递小哥是伴随网络经济新业态而产生的庞大就业群体,他们大多出身农村,普遍学历不高,从社会学属性上,应归类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大多数快递小哥而言,职业的非长久性和农民工身份的边缘性让他们的发展陷入困境,但仍有不少人将其视作在大城市寻求生存过渡性的最佳选择。与其他行业农民工有显著不同的是,其工作状态具有独立性(一个人独自配送)、动态性(工作地点不确定)和自主性(随时接单随时下线)的“游牧式”特点,计件制的结算方式和限时配送的惩罚机制形成了“倒逼”的工作节奏,加之新兴业态快递企业复杂的加盟和共享管理模式,使得传统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难以有效覆盖他们,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社会公平感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电商网购平台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功能区块的不断拓展,他们既是现代服务业的推动者以及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者,也是负面情绪的发泄点和潜在矛盾的聚焦点。因此,不能将快递小哥视为单纯的“跑腿工”或“送货员”,他们是本地生活需求与消费产业链进行对接的路由器,是社区生态的基层力量和社会情绪的传输导管。

数据分析报告《“蜂鸟”的真实形态——城市快递小哥群体数据分析报告》对快递小哥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权益维护与社会保障、生活质量、社会态度五个方面逐题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不做任何深度加工和学术理论解读,保证数据的原本性和鲜活性。

专题篇由五篇文章组成,均基于此次调查数据,分别从身份认同、职业歧视、职业流动、人口流动、居留意愿等方面深入探讨快递小哥的生存特征和行为模式。

从62篇深访文章中精选12篇文章组成深访篇,通过对典型访谈案例进行采写,从学术留白的维度运用生活史的视角,更鲜活立体地呈现快递小哥的人生经历和跌宕起伏,读来让人唏嘘不已,感动满怀。

综合本书研究成果,课题组将快递小哥称为城市的“蜂鸟”。这种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得以“悬浮”停在空中,是唯一能悬停飞行的鸟类。快递小哥穿着不同颜色的快递服,穿梭在城市楼宇和街头巷尾,就像蜂鸟一样“光彩夺目”,他们阳光、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正如蜂鸟的飞行姿态,向往光明前途,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他们也“悬浮”在城市上空,并没有真正落脚在城市,这种“悬浮”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虽然他们的家乡在农村和小城镇,但他们没有种过地,在土地关系和血脉联系上远离故土,不像自己的父辈,他们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去。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下,他们在大城市里也很难立足。因此就整体而言,他们是“悬浮”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另一方面,在工作经历和生活体验上,他们也“悬浮”于既有制度设计之外。体制内的各种保障,由于身份户籍所限,他们不能满足条件;制度外对低收入群体的各项福利照顾,由于其收入高于政策标准,他们也无法享受,他们是制度政策的夹心层。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跳槽,超时的压力,快递小哥用力拍打着自己的翅膀,游走在城市空间,努力向上流动。计件制的工作方式以及无底薪和少保障的生活,使他们的每一笔收入,都要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取回来。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在物理空间里沉淀下来,也没有社会网络在城市关系中嵌入进去,只能依靠拼命扇动自己的翅膀,在不断的跳跃中“悬浮”在城市中生存。

本书还专门分析了中国青年的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回顾了廉思课题组十余年的青年研究历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