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肩负着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构筑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培育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重点任务,要在迈向基本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重点领域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创新与经济发展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以制造强国为统领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协调与新型城镇化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省会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绿色与低碳发展方面,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综合治理,厚植城市群生态绿色基底,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开放与市场建设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陆枢纽功能显著,内需潜力优势明显,开放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积极融入全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享与共同富裕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文化资源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逐年提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基础,本书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以长江大保护为统领,共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地;二是以创新和产业为动力,共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三是以省会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为重点,共促区域协同协调发展;四是以统一大市场为关键,共创“双循环”重要空间枢纽;五是以文化高地为突破,共享公共服务普惠便利。

专题报告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科技创新高地、生态低碳农业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性不断增强、协调关系趋好,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议破除要素壁垒实现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科创高地建设研究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要素聚集、产业体系完备,在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议建立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产业合作、高端人才共用、创新政策链接。生态低碳农业研究方面,长江中游地区具备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巨大潜力,但也面临农业面源污染等系列问题挑战,建议继续探索合理开发和保护农业资源的工作机制,实现农业生产领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完善农业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探索符合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低碳农业发展路径。人口高质量发展研究方面,长江中游地区人口质量、人口城乡结构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依然存在人口中度老龄化、人口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大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多方联动为手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畅通区域人才流动渠道,加强区域间人才共享合作。

区域篇共有10篇研究报告,分别从省级、都市圈和城市三个层面开展具体问题的研究。省级层面,围绕湖北、湖南、江西的流域安全底线、工业碳生产率、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乡村生态振兴、会展业发展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都市圈层面,开展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评价和襄阳都市圈科技创新驱动力等专题研究;城市层面,重点研究了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宜昌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实践等现实问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