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合作研究报告(2023)》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分析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合作特点,围绕重点领域、热点专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深化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南非和巴西保持稳定。金砖国家已建立稳定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气候变化与减灾、水资源与污染治理、地理空间技术及应用等是优先合作领域。金砖国家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能源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金砖国家间合著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其中材料科学(跨学科)、天文与天文物理学等学科合作密切。金砖国家科技人才交流频繁,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近年来科技人才交流规模呈下降态势。
第二部分为国别报告。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在全球排名大幅上升,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俄罗斯人才规模庞大,但创新政策体系滞后、资金短缺是其科技进步的主要障碍。俄罗斯加强“科技主权”建设,从资金、标准、政策、市场等方面支持本国科技研发机构和企业发展。南非政府制定了全面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尽管其研发投入等方面有所下降,但在空间科学、能源科技等领域与中国积极开展合作。巴西科技创新水平居拉美之首,巴西政府重视并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物联网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印度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大,重视基础研究与技术本土化,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且与美欧国家合作紧密。
第三部分为领域报告。按照首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开普敦宣言》中明确的重点合作领域,选取农业、气候变化、海洋与极地、基础研究、技术转移等进行研究。农业上,金砖国家在气候变化、农业设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合作紧密。中国、俄罗斯为金砖国家主要农产品出口市场,巴西为金砖国家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国。气候变化上,金砖国家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海洋与极地上,金砖国家在项目研究、平台建设、共享航次、能力建设和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合作基础扎实。基础研究上,金砖国家建立了联合资助机制,主要集中在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但合作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技术转移上,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作体系为金砖国家技术转移工作建立了有效的对接与合作模式,对促进知识和技术跨境流动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为专题报告。聚焦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科技人才发展与人才政策、创新环境与创新生态建设等研究。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上,金砖创新基地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是中国团结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务实行动。科技人才发展与人才政策上,金砖国家研发人员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高被引科学家数量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STEM本科毕业生占比稳定,女性在科技人力资源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竞争力总体增强。创新环境与创新生态建设上,金砖国家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创新资源投入加大,创新制度得到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并健全,创新文化和氛围日益受重视。
科技创新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框架下的重要合作内容。面对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金砖国家要秉持和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合作理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主动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