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

2013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的第三年,各类教育继续在发展中改善品质,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每一步探索都关系着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每一项创新都牵涉着多个部门的联动协作。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颁布,对改善政府治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和具体措施。教育多元化格局初现,改革蓄势待发。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需要更加强大的物质保障。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4.28%,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继“4%”之后,中国教育财政投入面临的问题除了从制度上保障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和公平外,还需重视和研究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率问题,以促进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

2013年,全球经济继续处于缓慢的复苏过程中,增长乏力,这对于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我国影响显著。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难以同步提高,2013年也被称为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13年进行了第六次全国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达到了71.9%,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低。

异地高考和高考改革是2013年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上半年,舆论聚焦异地高考政策的落地推进,而下半年,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高考改革方案拿英语“开刀”,也引发持续关注。三中全会《决定》启动了高考改革,并具体到减少统一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语一年多次考等措施,以期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国家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即将颁布并开展试点,有可能成为一场实质性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

在实现了教育一定数量供给的基础上,中国教育发展的主题也逐渐转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八大报告都将教育公平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对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教育成就和教育公平程度在2002~2012年间都得到显著提高,教育不平等程度则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不同性别的教育发展差距呈逐年收敛的趋势。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不断发生。深入的分析表明,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普遍心理崩溃。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严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2013年,教育部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然而,一些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并不支持这一意见,导致学校减负、家长加负,课外补习依然火爆。

三中全会《决定》核心的改革精神就是通过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社会活力。这主要是通过改革政府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实现的。在重建政校关系的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如政府简政放权,推进管、办、评分离,转变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等,努力建构一种有助于保障社会公正和公平、有助于学生更好发展的新型政校关系。

社会组织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顺应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2013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教育类社会公益组织年会,显示近年来中国教育社会组织正在进入一个快速生长期。截至2013年10月,全国有教育类基金会983家,出现了一批发展较稳定的教育公益机构。助学、支教、儿童阅读、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教育公益组织参与最多的领域。

在强势的学校教育之外,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各类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首先,家庭教育重新获得重视,消失已久的“私塾”“书院”等国学教育模式悄然复兴。作为一种家长自助的非学校化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家上学”也成为一种选择。其次,MOOCs(中文译为“慕课”)的兴起强烈冲击着中国教育。大规模视频公开课和翻转课堂的实施,让个别化、自主性、互动式教学成为可能,将深刻改变现有学校和教育的面貌。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教育部在2013年正式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搜狐网教育频道合作的“2013年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活动”的结果显示,教育总体状况还没有获得公众的认可。此外,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根据人民群众的呼声改进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诉求。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