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城市国学讲坛(第四辑)

《城市国学讲坛》编到第四辑了。“讲坛”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贯彻“文化塑校”办学理念,弘扬国学,培育师生本土文化自觉而建造的平台。几年来,“讲坛”不但成为校内外有影响的人文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而且形成和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一、通识性。“讲坛”的定位,是让普通大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求专精高深,倾向于通俗性、趣味性。

二、常规性。“讲坛”通常每两周举办一期,近乎制度化。

三、专门性。专门性不是专业性,是指国学这一大“门类”,专限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围。

四、技艺性。西周时的“国学”就有“六艺”之学。与艺术和身心修养相联系的传统技艺,应是广义国学或“大国学”的题中之义。“讲坛”除了宣讲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还介绍和演示古琴、书画、茶艺等传统技艺,有“说”有“练”。可惜这部分内容受文字载体的限制,精彩内容无法在书中一一展现。

五、课程性。“讲坛”对本校学生而言也是可计学分的修习课程,这就不同于一般讲座的课余性质,而具有课程性质。

此外,身处南国,“讲坛”还使“岭南文化”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从而形成自己的另一个特色。

本辑《讲坛》分为“国学总论”、“文史片论”和“岭南散论”三个部分。

在“国学总论”部分,王杰教授以近代以来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为引子,概括性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张践教授的两场讲座高屋建瓴地介绍了“国学”的内涵及其文化价值,深入探讨了国学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也集中讨论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孝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冯达文教授深入阐释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当代所具有的人文价值;黎红雷教授则从现代管理学这一角度重新解读了传统的儒家智慧。在“文史片论”部分,贺璋瑢教授用三讲的篇幅阐释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文化;杨权教授则演绎了“五行”学说在秦汉之际影响人们政治生活的历程。

在本辑特别精选的“岭南散论”部分,陈泽泓研究员从地理、历史、人文几个角度,讲述了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独有韵味;黄淼章研究员则从广州历史悠久的海上贸易历程讲起,介绍了广州千年来“海上丝路”的胜景及其保存至今的遗址;林有能教授和张荣芳教授分别介绍了两位出生于广东的文化名人——禅宗六祖慧能和现代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的人生历程和思想精华;吕君忾先生则介绍了近代以来传统诗词吟诵在广东地区传承的历史,进而展现了粤语吟诵在人们学习、理解和表达诗词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的“讲坛”文字版少正襟危坐之态,唯求于人开卷有益。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