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社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同时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年。这一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全球化智库(CCG)长久以来倡导与推动的——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建立,标志着具有现代化治理水平的中国国际移民治理体系正式确立。由此,中国治理人口迁徙进入新时代。
目前,全球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际移民议题在全球难民危机与混合迁徙治理的难题下,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于对全球化发展意见分歧的政策试验场与舆论斗争阵地。为了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冲突与极度贫困等问题导致的被迫迁徙问题,国际社会将在2018年努力达成世界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的移民机制——“全球移民契约”。
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的最新估计,在2.44亿名国际移民中,有2.07亿名处于工作年龄的劳务移民。国际移民的总量在不断上升,但流动性下降;移民迁徙方式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显著;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混合迁徙的复杂性给治理带来的挑战,非一国之力能够应对,急需区域性、全球性的国际合作。美国、德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英国等主要移民目的国的移民政策变化,主导了国际社会关于国际移民的舆论风向,在政治选举与极端思潮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大众对国际人口迁徙的认知与预期上的误区。
虽然中国仍是第二大侨汇汇入国,却也是第四大移民来源国,并成为第四大(2016年)、第五大(根据2017年不完全数据统计)侨汇汇出国。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国际移民目的地特征日渐明显,中国也从国际人才的引进与在华外籍人员管理中,开始形成与积累治理国际移民的经验。但由于中国的人口总量巨大,国际移民在中国的人口占比仍然极低。这并不利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提升,也不利于网罗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创新动力的人才。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国际移民与治理,服务于中国自身与世界的可持续性发展,推进人口更安全、更有序、更正常地迁徙,我们组织编写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本报告梳理了国际移民的现状与趋势、世界主要西方国家的移民政策与治理变化,从而在全球发展背景下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国际移民形势。全书由总报告、中国篇、区域篇和专题篇四部分组成。
总报告从世界与中国两个主要切入点把握国际移民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特点,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国际移民的区域现状、发展新特征和新治理机制;世界主要西方国家的移民政策取向,分析围绕劳务移民的争论原因与其他政策选择;中国作为国际移民的目的国与来源国的现状与特点,以及中国的移民新政与治理方式。
中国篇的四份报告集中分析了中国在治理外籍人员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不同来源地、族群的国际移民在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模式,以及中国在多年的治理探索中积累的治理经验与进步。
区域篇的三份报告重点分析了三个国家的移民政策:当前世界最大移民目的国——美国的移民现状与政策变化的原因;世界第三大移民目的国兼来源国的俄罗斯,这一特殊国家的劳务移民问题与移民政策;以及日本旨在吸引中国高端人才的新政。
专题篇中的四份报告,围绕全球人才竞争与美国移民政策、东南亚地区罗兴迦人问题以及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健康状况等部分,分别对国际移民领域的核心议题——全球人才流动、不同科类大学毕业生移民在创业上的差异、被迫流离失所者与移民健康进行详尽的分析。
杨靖旼: 全球化智库(CCG)人才国际化研究副总监,中央编译局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难民问题。
全球化智库(CCG): 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简称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CCG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国内外有十余个分支机构和海外代表处,目前有全职智库研究和专业人员百余人。秉承“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宗旨,CCG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关系、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CCG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全国人才理论研究基地,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并被国家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CCG成立十年来,已发展为中国推动全球化的重要智库。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CCG位列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92位,成为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并在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榜单中被评为中国社会智库第一。同时,CCG在国内多个权威智库排行榜也获高度认可,在南京大学与光明日报发布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7发展报告》中蝉联社会智库Top10榜首,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17)》“核心智库榜单”。此外,CCG还被权威的中国管理科学学会评选为“2016~2017年度十大中国管理价值组织”。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of Development)成立于2009年9月12日,是西南财经大学四个学术特区之一。发展研究院是一家以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发展需要为己任的财经智库机构,着力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不断增强西南财经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发展研究院由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担任院长,第一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李晓西教授现担任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教授、刘诗白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等知名专家为学术顾问,卢中原、刘伟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术委员。发展研究院与经济学院共同建设发展经济学博士点和硕士点,于2014年开始联合招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设有研究机构“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王辉耀: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原国务院参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理事,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专家,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等。还担任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的巴黎和平论坛指导委员会成员,国际大都会(International Metropolis)国际执委会执委,杜克-昆山大学亚洲顾问委员会成员,加拿大毅伟(Ivey)商学院亚洲顾问委员会成员。 在全球化战略、全球治理、国际关系、企业国际化、国际人才、智库研究、华人华侨和海归创新创业等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出版中英文著作近百部。连续多年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区域人才蓝皮书”,主编由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Nature出版的China and Globalization系列英文著作。作为专栏作家,定期在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有关中英文专业和评论文章数百篇。
苗绿: 博士,正高级研究员,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国际青年领袖对话(GYLD)项目发起人兼秘书长,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副总干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氏学者奖学金获得者。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国家部委研究课题和社科基金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海归与留学发展、国际人才、全球化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