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圍繞“京劇崑曲的學術基礎”進行探問——評《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
在线阅读

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五輯)

近年來,京劇、崑曲相關學術書籍不斷出版。但不知爲何,許多標榜“學術研究”的書籍,其中的學術質量都頗有問題,有的甚至像是粗糙簡陋的學位論文,徒具材料與架構,没有研究與特色。這還是中級。等而下之的,不但没有問題意識,連材料都是人云亦云,輾轉傳抄。評論人作爲一個網路上的買書人,只能在台北透過電腦看着封面和目録“點菜”。翻閲剛剛寄到的新書,本該是生活當中的“不亦快哉”之一,但到了戲曲學新書的部分,却未免偶有義憤填膺之感。我説《考論》是“高級”,其實還是低估了本書。《考論》與上述作品根本不在同一個光譜上。説句玩笑話,用金批《水滸》的區分來看,本書可説是功底厚實、體格闊大,書中絶頂,可以定考爲上上等第。

《考論》的基底雖是作者歷年發表論文,但是整合在“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的標題之下却很順理成章。如副標題所示,本書的佈局乃是在文獻所提供的各種可能性之下進行不同向度的探問,以“京劇崑曲文獻學概論”勾勒出大致的範疇。《考論》使用的材料豐富而獨特,並能以學術性的眼光切入這些材料,做出精到的討論。對於有志於京崑研究的學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陳培仲教授在書評《篳路藍縷開生面——谷曙光著〈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和〈梅蘭芳老戲單圖鑒〉評介》中曾做了很扼要的評論,2201082筆者拜讀之後意猶未盡,想要從以下幾個層次來評論《考論》,兹陳述於下。

');" class="a2">收藏

《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以下簡稱《考論》),是古典學術與京崑文獻結合的開拓性成果。作者谷曙光,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有着古典文學的良好學術訓練,對戲曲有着較高的品鑒與分析能力,他曾師從著名學者吴小如教授(1922~2014)。吴小如是首先提出“戲曲的文獻學”“唱片的版本學”“唱片的校勘學”觀點的重要學者。2201081本書是谷曙光長期投身於戲曲文獻的蒐集與整理所完成的成果。

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五輯)

近年來,京劇、崑曲相關學術書籍不斷出版。但不知爲何,許多標榜“學術研究”的書籍,其中的學術質量都頗有問題,有的甚至像是粗糙簡陋的學位論文,徒具材料與架構,没有研究與特色。這還是中級。等而下之的,不但没有問題意識,連材料都是人云亦云,輾轉傳抄。評論人作爲一個網路上的買書人,只能在台北透過電腦看着封面和目録“點菜”。翻閲剛剛寄到的新書,本該是生活當中的“不亦快哉”之一,但到了戲曲學新書的部分,却未免偶有義憤填膺之感。我説《考論》是“高級”,其實還是低估了本書。《考論》與上述作品根本不在同一個光譜上。説句玩笑話,用金批《水滸》的區分來看,本書可説是功底厚實、體格闊大,書中絶頂,可以定考爲上上等第。

《考論》的基底雖是作者歷年發表論文,但是整合在“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的標題之下却很順理成章。如副標題所示,本書的佈局乃是在文獻所提供的各種可能性之下進行不同向度的探問,以“京劇崑曲文獻學概論”勾勒出大致的範疇。《考論》使用的材料豐富而獨特,並能以學術性的眼光切入這些材料,做出精到的討論。對於有志於京崑研究的學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陳培仲教授在書評《篳路藍縷開生面——谷曙光著〈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和〈梅蘭芳老戲單圖鑒〉評介》中曾做了很扼要的評論,2201082筆者拜讀之後意猶未盡,想要從以下幾個層次來評論《考論》,兹陳述於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