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王蒙“拟启示录”写作中的谐拟和“荒诞的笑”
在线阅读 收藏

王蒙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作家,曾于1986年6月25日至1989年11月4日期间出任文化部部长。他的“三联画”式的作品《十字架上》2223858所展示和分析的主题是耶稣的生活、教义和受难,以及被误认为是圣约翰所做的《启示录》的天启部分。

像“三联画”一词所暗示的,作品包含三个部分九个章节。最后一章涉及了圣约翰的《启示录》,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最具谐拟(Parody)色彩的部分。在结尾,王蒙用拼贴画式的文字描绘了他眼中的现实。荒诞不经的笑料无处不在,而按照王蒙的自述,“荒诞的笑正是对荒诞生活的一种抗议”。2223859

相较小说中大段对耶稣基督的生活、教义和受难的描写而言,王蒙似乎对天启注力甚少,甚至看起来就像是“急就章”。《圣经》中最令人惊叹的作品竟被如此轻率对待!然而,这可能正是对其最有效的处理手法——表现出原本至为严肃的“天启”在我们时代究竟是如何被反转理解的。

为何王蒙对更具文学性的耶稣的复活主题兴趣索然?这里有一个简单解释: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尚未发现一部作品关注过基督死后的世界状况。2223860中国作家似乎对此种题材不感兴趣。在《启示录》中,耶稣的再次降临,带来的却是世界末日和大毁灭。“千禧年”在公元之后2223861的早期基督教教义中意义重大,有时还成为对社会混乱和政局动荡的解释来源。

王蒙的“拟《新约·启示录》”可能是一部“元小说”(metafiction)。这种文学样式借助谐拟等手段将现实世界“小说化”,并最终实现文本的“创造”和“批评”功能。正如帕特里夏·沃(Patricia Waugh)指出的那样:

当某种表现形式僵化之后,它只能传达有限的甚至是无关的含义,“谐拟”通过颠覆这种已经僵化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平衡,更新、维护了形式和它所能表达意义之间的张力。传统形式的破裂展现了一种自动化过程:当一种内容完全占据一种形式时,使这种形式因之就会变得凝固、瘫痪,而最终失去本来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谐拟的批评功能可以发现哪种形式对应哪种内容,而谐拟的创造功能则能将形式和内容的人为对应关系从当代艺术表达的限制之中解放出来。2223862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