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经济特区的二次创业
在线阅读 收藏

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改革的大旗迅速在全国各地迎风飘扬,这不仅肯定了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贡献,也意味着特区的普遍化和普通化。在政策趋同和理论趋同的大环境中,老牌经济特区如何调整和推行发展战略,成为其面临的重大问题。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代表的老牌经济特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同程度地完成了“二次创业”的使命。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均非一帆风顺,其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波动及经济周期的影响。有的经济体在波动中逐渐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有的经济体则深陷沼泽、停滞不前。回顾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1997年经济危机到来前,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特区并驾齐驱,不分伯仲;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后,差距明显地显现出来:深圳经济特区一枝独秀,一骑绝尘,其他经济特区则稍显落后。1999年爆发的厦门远华走私大案,2000年爆发的汕头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大案,更使两个特区元气大伤,但由此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