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社会化的第一个阶段,博士生主要经历了课程学习,了解博士生培养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所进行的主要知识活动是对以书本文字、规范条例等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的消费。结束了课程学习、进入专业社会化第二个阶段后,博士生的培养过程更加个人化,这个阶段,博士生的知识活动主要是在一系列学术活动中、在师传徒授的过程中、在同辈互动中学习一系列经验,这些经验知识由于难以言述,被称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由英国思想家波兰尼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或经验,这就是缄默知识,“缄默”一词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博士生的缄默知识一般无法通过正式的教育形式传递(例如课程),而是在个人化的不同经历中获得的经验,博士生个人的知识深深地植根于那些不能充分表达的经验之中。对于博士生而言,缄默知识是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是完整、和谐、统一的主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博士生的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一阶段,博士生像一个准研究者一样,逐渐摆脱学生气,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并能够通过整合经验中发展而来的知识独立地为自己的研究意向和研究策略做决定,同时不断地对自己先前的期望与行为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