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我国产业互动融合与物流业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收藏

现代物流业具有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高成长性、高渗透性和高辐射性等特点,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很强的关联。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的深度融合与战略合作,对于企业所在供应链的优化以及企业价值链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贯穿于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上游、中游、下游各个环节的物流服务,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的顺利运转提供了保障,已成为提升制造企业运营效率、价值创造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物流是制造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及动态化,以及物流复杂性增加,制造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物流活动外包。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从2007年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的召开到2013年第四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的召开;从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列为十二大重点工程之一;从2002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物流集团的合作到2008年博禄公司(Borouge)与合捷供应链有限公司(Enpro)的合作,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日益形成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关系。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系统中,工商企业依据双方议定的标准、成本和条件,把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外部专业的物流企业,故也称为“物流外包”。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组织形式,物流外包对客户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及绩效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理论上,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融合的过程中,物流业嵌入制造企业价值链,为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供保证,并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优势,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Sohal et al.,2002;Lieb and Bentz,2005),快速响应客户需求(Craig,1996),提高顾客满意度(Razzaque and Sheng,1998),提高生产柔性(Daugherty et al.,1996),提高运营绩效(Sezen,2005;Schramm-Klein and Morschett,2006),提高市场份额(Fugate et al.,2008)等。

在新的经济时代,分析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把握两业互动融合规律与特征,对推动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形成有效的互动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