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创造价值、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战略联盟可以使成员企业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整合产业优质资源,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一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物流企业,在资金、信息、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难以与大型物流企业竞争。另外,物流企业拥有的资源有限,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一些物流企业开始向外寻找资源。而且,客户对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物流企业开始组成战略联盟。例如,由北京“大中”、上海“家乐”等企业联合组建的“中永通泰”采购联盟;由江苏“五星”、天津“一商”等流通大户发起组建的“超级采购联盟”;由山东博远物流公司牵头的“山东博远钢铁联盟”;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与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为实现优势互补,进行的强强联合;中中物流联盟;华中甩挂运输联盟;苏州市公铁水联运企业联盟等。
随着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联盟成员的协同问题、联盟运营的优劣成为成员企业关注的重点,联盟绩效作为衡量联盟优劣的重要标尺,也受到联盟成员的广泛关注。盟员企业通过对联盟各方面的管理,促进彼此的协同并提高联盟绩效水平,为自己和其他成员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在联盟管理的过程中,联盟企业间的关系质量成为解决盟员融合问题的关键,这些关系影响联盟的协调控制、学习和运营等诸多方面,进而影响联盟的顺利运行和长远发展。联盟管理者对联盟企业间关系质量的准确判断和维护,成为促进联盟绩效水平提升的先决条件。
本章拟以联盟成员的关系质量为切入点,考察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关系质量对联盟绩效的影响,并探究关系质量影响联盟绩效的内部机制及调节因素,期冀为我国物流企业实施战略联盟,以及我国物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