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收藏

本书围绕“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这一论题展开了探索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层面,清晰阐述城市群一体化的内涵、特征,探析城市群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探究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与测度方法,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实现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体系,来尝试构建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在实证研究层面,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估与比较,以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基础;采用产业分工多重测度指标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演变特征,以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支撑;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以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表征。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质是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城市群地域空间组织高度集中、产业关联高度紧密、要素市场高度融合的一种状态。城市群经济是由内部不同城市通过密切的分工与协作形成的综合经济,应重视要素禀赋的差异性、比较优势的可创造性与区域分工的外部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包含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空间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等内容,应重视制度统一的必要性、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大市场的优越性;聚集与扩散机制在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应重视打造整体产业链、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协调城际利益关系以及完善网络化设施;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协调与共生既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外部环境决定的必然结果,应重视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差异化共生、合作性共生与进化性共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