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一种提供新型公益文化服务、广泛利用民间经营能力的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受到了世人瞩目。日本内阁府召开“规制改革暨民间开放推进会议”,试行开展官民竞标的模范事业;地方自治体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对公共部门的业务进行全面审查,实行业务的外部委托、公共设施的经营委托、PFI、指定管理者等制度,通过各种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事业中民间主体的能动性。但在另一方面,“由行政执行的服务才是公共服务”的观念由来已久,公共服务如何实现向民间开放?为什么需要委托于民间?民间是否能够承担起公共服务事业的责任?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公共服务”概念、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追求,探讨日本版PPP出台的背景与类型,并以东京都财政改革案例、公共文化事业中的“企业资助”、“民营化”争议中的美术馆/博物馆的具体情况为佐证,深化对“公益”、“营利”等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