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德国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开拓者卡尔·阿恩德(Carl Arendt)及其思想。阿恩德1865年被德国外交部派至中国工作23年,在汉语的习得和研究上均有建树。1887年返回德国,成为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院的首位汉语教授。他在所编纂的《中国北方口语手册》,以及在汉语授课中体现出了对汉语的理解,包括对现代汉语的重视、对汉语的分类及不同形态汉语(书面语、口语、方言、官话等)的内在统一性和语法体系一致性的认识以及对北京方言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但他也基于汉语的单音节性把汉语在语言学上划入了更低层级,从而隐性地为中国低于欧洲的思想背书。阿恩德在东方语言学院也首创了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突出语法的汉语授课方法,为第一代掌握语言、熟悉现代中国的专家学者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对于该学科的专业化起到了先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