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屡经波折,几度兴衰,如今以“三语教学”等形式逐步复兴。在100余年的时间跨度内,印尼华文教育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主旨均发生了变化。学界对此已有诸多讨论并均从文化的视角给出了解释。然而,现有解释却与本文的实地调查结论相悖,原因何在?本文从文化视角对近现代印尼华文教育做了重新检视,发现:近现代印尼华文教育带有文化传承的基因并与文化的兴衰呈正相关;“华文教育”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有三层不同含义;“中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以及“华人文化”三者概念间存在模糊性。正是这些概念的模糊使当前学者对印尼华文教育研究出现了观察者偏差。为了做出区分,本文将印尼“华文教育”按文化传承内容分为“华侨教育”“华文教育”“华人教育”三类,并着力指出三种文化传承内容之间的区别。本文认为,印尼32年的强制同化政策使印尼华人再次“克里奥尔化”,当下的印尼华人教育其实是印尼华人在自觉不自觉中进行的一场包含语言在内的以华人性为核心的华族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