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仍然面临过去城市化扩张与产业用地布局无序蔓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相对滞后所遗留的生态环境短板。从区域空间资源的稀缺性、空间资源功能多宜性、城镇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在空间资源利用方面的竞争性入手,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空间生态冲突形成机理,构建空间生态冲突测度模型,评价识别长三角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生态冲突演变特征与规律,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冲突预警与规划调控对策,对长三角地区建设绿色美丽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分析了2000~2018年长三角两省一市空间生态冲突格局的演变,结果如下:①长三角地区空间生态冲突主要集聚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宁波等8个核心城市组成的“Z”形带状区域。②区域空间生态冲突目前已经由“点轴”冲突扩散模式演化至多中心网络化发展阶段。在此期间,空间生态冲突强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仍处于可控范围。不同演化阶段,伴随城镇化发展策略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相继出台,空间生态冲突的类型差异较为显著。③针对长三角地区空间生态冲突的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四个冲突等级区域,提出了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一体化建设、强化区域不同等级空间生态冲突分区规划管控、完善长三角地区空间生态冲突相关预警调控机制三方面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