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安康市高新区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的前提下,由纪工委和监察审计局、社区管理局、临空经济区管理办公室4家联合发文,任命包村干部为驻村纪检监察员,经过业务培训后,正式向49个村全面派驻。赋予被任命为驻村纪检监察员的包村干部监督权力,让他们通过参与会议、查阅账务、走访谈话等方式,对村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农村党员遵守党的纪律、村干部依法廉洁履职和集体资金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严格按照案件协办机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为了夯实驻村纪检监察员工作职责,监察审计局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研判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实地督查;出台驻村纪检监察员《量化考核办法》,实行周报告、月检查、季通报、年评比,并将履行纪检监察员工作职责情况与个人评优树模、提拔使用相结合。自驻村纪检监察员工作开展以来,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5起、化解39起,处理矛盾纠纷35起,提出村务公开、财务管理等方面意见建议29条,反映问题线索16件、立案1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通报批评3人。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研搜集整理)
评析:农村是近几年基层监督的重点,各地探索了不同的做法。安康高新区的做法是直接“派人”,打通监督“最后一百米”。驻村纪检监察员发挥国家法律、党规党纪、政策文件“宣传员”作用,还作为“群众家门口的纪委监委”,织密村级监督网络,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事务发挥“监督员”作用,同时通过走访入户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员”作用,积极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做群众的贴心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是在中央纪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怀支持下成立并成长起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专业化智库。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由常务副院长牵头的廉政研究协调领导小组。2009年12月,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何勇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共同揭牌。中心理事长一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担任,现任理事长为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集中的优势,吸纳院内外97位学术功底深厚、理论思维突出的专家学者和反腐败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理事,70%以上的理事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法、社会、历史、国际等多个学科。中心紧贴实践,组织专家到31个省(区、市)和10多个中央部委经常性开展国情调研考察活动,先后完成“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绩效测评研究”“各国反腐败体制机制比较研究”“中外预防和打击腐败措施比较研究”“事业单位防治腐败研究”等200多项重大研究任务,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成果,出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腐败体制机制研究》《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等著作20余部,撰写研究报告170多篇,70多篇获得中央领导批示。2013年以来,中心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曾4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采用。2011年以来,中心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反腐倡廉蓝皮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展的重要科研平台。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连续举办12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论坛”,还举办了2届“中欧廉政智库高端论坛”和4届“中国基层廉政研究论坛”,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永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和大竹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贵州省铜仁市、福建省龙岩市、陕西省安康市、浙江省余姚市等地建立了廉政调研基地,与北京市、青岛市、厦门市等地以及国家电网、京东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中心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主动“走出去”,不断拓展合作渠道,积极与国(境)外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先后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术考察,走访反腐败行政机构、议会、法院、检察院、审计院、反贪局、高校等,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心地址和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电话兼传真:+86(010)85195127邮箱:jiangly@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