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讲人情、靠人情的社会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于基层。农村基层的监督员受到人情社会的诸多影响,在对村级事务、财务的监督上作用有限,同时村级特邀监督员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难以实现全面监督。针对这些问题,2019年7月4日,朝天区纪委监委下发《关于开展“纪检监察小分队”活动的通知》,选派111名纪检监察干部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原则,覆盖全区221个村(社),与村级特邀监督员联合开展接访工作,通过与群众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宣传党和国家法规政策、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监督党员干部作风、监督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村务公开等情况,收集线索、化解矛盾纠纷。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研搜集整理)
评析:基层纪检监察监督是乡镇、村(社)有效治理的关键环节,也是筑牢规范基层干部廉政和权力行使的“防火墙”。朝天区纪委监委的“纪检监察小分队”活动具有权威性、随机性、突击性的特点,打破熟人关系的束缚,对村级特邀监督员的监督能力和功能进行补充,实现了基层监督全覆盖,能够在不干预基层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掌握所联系村(社)的第一手资料,以突击的方式助力解决熟人社会监督难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是在中央纪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怀支持下成立并成长起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专业化智库。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由常务副院长牵头的廉政研究协调领导小组。2009年12月,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何勇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共同揭牌。中心理事长一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担任,现任理事长为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集中的优势,吸纳院内外97位学术功底深厚、理论思维突出的专家学者和反腐败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理事,70%以上的理事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法、社会、历史、国际等多个学科。中心紧贴实践,组织专家到31个省(区、市)和10多个中央部委经常性开展国情调研考察活动,先后完成“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绩效测评研究”“各国反腐败体制机制比较研究”“中外预防和打击腐败措施比较研究”“事业单位防治腐败研究”等200多项重大研究任务,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成果,出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腐败体制机制研究》《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等著作20余部,撰写研究报告170多篇,70多篇获得中央领导批示。2013年以来,中心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曾4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采用。2011年以来,中心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反腐倡廉蓝皮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展的重要科研平台。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连续举办12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论坛”,还举办了2届“中欧廉政智库高端论坛”和4届“中国基层廉政研究论坛”,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永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和大竹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贵州省铜仁市、福建省龙岩市、陕西省安康市、浙江省余姚市等地建立了廉政调研基地,与北京市、青岛市、厦门市等地以及国家电网、京东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中心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主动“走出去”,不断拓展合作渠道,积极与国(境)外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先后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术考察,走访反腐败行政机构、议会、法院、检察院、审计院、反贪局、高校等,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心地址和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电话兼传真:+86(010)85195127邮箱:jiangly@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