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纪委监委以“干部队伍建设年”为契机,把惩治基层微腐败与保障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一是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推进乡村两级监察体制的建立,加强配备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全市乡镇(街道)共有行政编制387个、事业编制17个,配备纪检监察干部365人,配备率90%以上,确保乡镇纪委、派出监察办公室能独立依靠村务监督搞好辖区的民生监督。二是推进专项监察向基层延伸。突出“护民生、促脱贫”主题,以深入推进整治蝇贪三年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访千村进万家”活动、“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脱贫攻坚“五个专项治理”“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及时化解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1795个。三是推进监察机制向基层延伸。建立“六小长”微权力清单制度,落实村(居)务监督“五小”考核机制,聚焦与民争利、以权谋私、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问题,坚决查处乡村“微权力”腐败和作风问题。截至2019年底,扶贫民生领域共发现问题1795个,立案1656件,党纪政务处分1672人,问责647人。开展“小监督”18522次,发现“小苗头”2215个,提出“小建议”2650个,督改“小问题”2510个,解决“小诉求”2852个,查处“六小长”638人。
(资料来源:贵州省铜仁市纪委)
评析:2019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贵州省铜仁市纪委监委把监察职能、专项监察、监察机制延伸到基层,以“零容忍”的态势整治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纪律保障。这项举措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充分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深入持久开展脱贫攻坚领域整治行动,对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是在中央纪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怀支持下成立并成长起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专业化智库。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由常务副院长牵头的廉政研究协调领导小组。2009年12月,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何勇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共同揭牌。中心理事长一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担任,现任理事长为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集中的优势,吸纳院内外97位学术功底深厚、理论思维突出的专家学者和反腐败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理事,70%以上的理事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法、社会、历史、国际等多个学科。中心紧贴实践,组织专家到31个省(区、市)和10多个中央部委经常性开展国情调研考察活动,先后完成“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绩效测评研究”“各国反腐败体制机制比较研究”“中外预防和打击腐败措施比较研究”“事业单位防治腐败研究”等200多项重大研究任务,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成果,出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腐败体制机制研究》《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等著作20余部,撰写研究报告170多篇,70多篇获得中央领导批示。2013年以来,中心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曾4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采用。2011年以来,中心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反腐倡廉蓝皮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展的重要科研平台。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连续举办12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论坛”,还举办了2届“中欧廉政智库高端论坛”和4届“中国基层廉政研究论坛”,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永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和大竹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贵州省铜仁市、福建省龙岩市、陕西省安康市、浙江省余姚市等地建立了廉政调研基地,与北京市、青岛市、厦门市等地以及国家电网、京东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中心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主动“走出去”,不断拓展合作渠道,积极与国(境)外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先后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术考察,走访反腐败行政机构、议会、法院、检察院、审计院、反贪局、高校等,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心地址和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电话兼传真:+86(010)85195127邮箱:jiangly@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