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在莫迪到访之前,日本与中国修好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Ahead of Modi Visit,Japan’s Pivot to China

文章框架:日本已经调整了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安倍晋三现在似乎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更加务实的立场,为日本公司寻找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问题上的和解似乎是由不同的动机所驱动的;特朗普造成的不确定性似乎推动中国与印度和日本接触。

观点摘要:

1.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8年10月28日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并在安倍晋三首相的度假别墅中参加私人晚宴,这表明印度和日本的关系日益密切。他们周日的会谈将集中讨论双方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更密切的合作。印度和日本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有着共同的利益以及对中国不断增加足迹的共同关注。与此同时,此次为期两天的日本之行有一个不寻常的背景。在接待莫迪到访之前,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七年来日本首相首次访华。中国之行标志着两国关系从2012年的最低点开始显著好转。

2.这种转变对印度意味着什么?首先,日本已经调整了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日本与印度一样,是该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之一。事实上,莫迪和安倍晋三早在一年前就宣布了一个“亚欧增长走廊”计划,其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举措。然而,这个计划似乎举步维艰。

3.安倍晋三现在似乎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更加务实的立场,为日本公司寻找机会。事实上,一些日本公司已经开始非正式地就“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与中国公司合作。例如,日本物流业公司日新曾表示,其将与中国物流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SINOTRANS LIMITED)合作,为日本货物开辟一条通往欧洲的海运和铁路运输新路线,该路线将横跨东海途经中国东部港口城市连云港,之后将货物通过火车运送到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然后前往汉堡。这条航线的成本仍然是印度洋航线的三倍,但是日新公司表示,它预计这条航线的运输成本会下降,而且看到了“在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上升的情况下”,另一种选择带来的价值。

4.这可能只是个开始。据《每日新闻》报道,尽管还处于磋商阶段,但一个联合项目可能是中日围绕对泰国高速铁路项目的投资合作(其竞争对手包括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这种在“一带一路”倡议问题上的和解似乎是由不同的动机所驱动的。中国学者王义桅建议,对日本而言,参与将提供“一条全球化的替代路径,通过加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来对冲来自美国的风险。”

5.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由唐纳德·特朗普造成的不确定性,他不仅批评中国,而且其还因所谓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和与美国的贸易顺差而批评日本。这种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前景的不确定性似乎推动了中国与印度和日本的接触。出于同样的原因,印度和日本都乐于做出回应。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价值30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将使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银行能够在未来三年内交换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在全球波动的情况下,这可以提供一些稳定性。

6.这些发展都不一定是造成印度担忧的原因。一方面,印度与日本的关系有其自身的逻辑,并受到对中国在该地区作用的共同战略关切的推动。对日本来说,这些担忧依然存在,而且没有减少,与中国修好充其量只是一种战术。印度和日本的关系大不如前,与其说是与中国有关,不如说是因为它们没有达成既符合战略目标又符合价值观的可交付成果。例如,备受吹嘘的“子弹头列车”项目仍然处于拖延阶段,就像很久以前讨论过的大量军事采购一样。希望莫迪的对日访问会使日印在这两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同时,日本暗中与中国修好的确起到了有益的提醒作用,至少提醒了印度的一些评论员,印度在该地区的朋友既没有无限的兴趣来对付中国,也没有切身的利益需要保护。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