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探讨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驱动机制。近年来,以创造社会价值和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的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逐步成为一种解决市场失灵、突破政府失灵的创新模式(刘志阳和庄欣荷,2018)。但据2016年《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不少社会创业企业由于资源约束而陷入发展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社会创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获利能力较弱,难以达到有效的经济规模,阻碍了内部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另一方面,社会创业企业通常缺乏足够的物资、专业人员、绩效记录,使其合法性不足,难以吸引外部投资(祝振铎和李非,2017;厉杰等,2018)。在内忧外患的资源困局下,社会创业企业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祝振铎和李新春,2016)。因此,社会创业企业如何突破资源困局,实现可持续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研究指出“拼凑”强调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聚焦于对手头资源价值和功能的重新审视,对资源匮乏情境下兼具经济与社会价值创造的社会创业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是社会创业企业突破资源限制的有效途径(Ladstaetter et al.,201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资源拼凑展开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围绕资源拼凑的内涵和类型、资源拼凑的前置因素和结果效应等内容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针对内涵,Baker和Nelson(2005)提出用“手头资源”、“即刻行动”及“资源重构”三个构念阐释资源拼凑的内涵,并根据拼凑对象的差异将资源拼凑划分为要素拼凑、市场拼凑与制度拼凑等类型,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资源拼凑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拼凑对创业企业绩效、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Senyard et al.,2014;祝振铎,2015;Kickul et al.,2018)。与资源拼凑结果效应的研究相比,资源拼凑的前置因素较为零散,个体层面、组织层面、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均有涉及(Desa & Basu,2013;Guo et al.,2016;赵兴庐和张建琦,201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资源拼凑研究情境不再局限于商业创业,也有学者开始探索社会创业情境下的资源拼凑行为(Bojica et al.,2018;Janssen et al.,2018)。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一方面,现有研究致力于清晰地界定资源拼凑的类型划分(Baker & Nelson,2005;彭伟等,2019),但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却通常忽视了不同类别资源拼凑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已有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行为对企业创新性的影响(李晓翔和霍国庆,2015),那么,不同类型的拼凑行为也应该具有不同的驱动机制,但现有关研究尚未涉及。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关于资源拼凑的后果研究较多,相比而言,对资源拼凑前置因素关注较少,且大多聚焦于探索单个因素对资源拼凑影响的“净效应”,而忽视了多个因素之间的联动作用。事实上,社会创业是一个涵盖了制度、文化、产业、组织以及创业者等多个层面要素的运营过程,因而,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也应受到不同层面先发条件的共同影响(邓巍等,2018),现有研究缺乏对不同层面的资源拼凑前置因素进行整合性探讨。
“手头资源”是资源拼凑的起点,能否获取和识别手头资源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具有独特策略思想,以及其能否凭借较低成本获取有价值但他人未注意的资源(付丙海等,2018)。这意味着在应对资源稀缺的环境时,社会创业者对资源的认知水平以及资源的可获得性是企业顺利开展资源拼凑的前提(宋晶和陈劲,2019)。社会网络影响了创业者获取资源的质量、数量及速度,而先前经验则影响了创业者对资源价值的理解与认知,二者的共同作用对社会创业者识别和获取资源起到了重要影响(汤淑琴等,2014;黄艳等,2017)。“即刻行动”与“资源重构”是资源拼凑的关键,成功与否取决于创业者开展拼凑行为时的态度和方式(刘振等,2019),而战略导向反映了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引导企业决策、行为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孙永磊等,2018)。其中,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是两种关键且互补的战略导向,前者侧重于对现有市场的深入挖掘,后者则强调了对未知市场的积极探索(Miles & Arnold,1991),不同的战略姿态能够影响社会创业企业利用资源的偏好(史会斌等,2019)。此外,社会创业企业想要从环境中获取必需的资源,会受到外部认知和制度的制约(宋晶和陈劲,2019),环境包容性体现了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对资源获取和利用的有效性产生影响(Desa & Basu,2013)。总体而言,社会创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发生不仅要考虑创业者个体层面的影响,还要考虑企业战略姿态和外部环境。先前经验和社会网络代表着社会创业者个体层面的主动、进取行为,能够实现企业目标识别和获取外部资源;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代表着企业的战略姿态和创新思维,会促使企业依据不同的战略需求不断创新资源的使用方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包容性可能会加强或减弱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
综上所述,资源拼凑是一个受个体、组织、环境多层面因素协同影响的复杂过程(邓巍等,2018)。定性比较分析采用整体视角,综合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的优势,注重挖掘前因条件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杜运周和贾良定,2017),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领域中(张明等,2019;程建青等,2019)。鉴于此,本研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个体—组织—环境”这一解释框架,将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市场导向、创业导向及环境包容性进行整合,试图探究这5个前因条件构成的不同组态与资源拼凑之间的关系,挖掘不同类型资源拼凑行为的驱动机制。具体的,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激发资源拼凑行为存在哪些路径,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行为是否具有不同的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