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第一次正式提出,随后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腾讯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中指出,2016年全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大约为22.77万亿元人民币,占2016年全国GDP的30.61%。这一数据对国内数字创意相关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它意味着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预示着未来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上升趋势。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当下,以数字创意为核心,升级文化消费,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
宗祖盼: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文学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访问学者。专业领域为艺术学理论与文化产业研究。
李凤亮: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深圳市鹏城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专业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文明发展,独立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重大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各类著作3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牵头完成政府和企业文化(园区)发展规划数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