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逾越、拓展地域空间障碍的奋斗史,从分散弱小的部族、村落发展到集中、强大的地区乃至国家联盟。这个进程,既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史,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区域之间的融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发展路线。伴随着当代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人类发展需要突破的“区域”越来越宏大,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愈发紧密和不可分割,各国人民的全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成为全新的全球化发展动力引擎,将“一带一路”区域内地区、国家的共同发展视为基石,将相关地区和国家间的务实合作和平等互利视为行动原则。有如全球化趋势,“一带一路”建设也必然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在集中与分散、单一与多样、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合理嵌入发展行为与要素,是“一带一路”倡议得以持续推进的基本前提。
宗祖盼: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文学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访问学者。专业领域为艺术学理论与文化产业研究。
李凤亮: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深圳市鹏城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专业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文明发展,独立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重大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各类著作3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牵头完成政府和企业文化(园区)发展规划数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