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电脑到互联网,再到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催生一批新业态和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是信息时代产业蜕变升级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是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之一,大量新技术应用促使文化产品不断更新、文化业态不断创新。长期以来,广东文化产业在总量上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由于文化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文化资源正在被重新定义和分配,文化产业竞争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呈现“弯道超车”之势。文化产业能够持续发展与突破,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应对全球竞争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石。在新业态视阈下研究广东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一方面可通过总结广东现有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可通过与国内外地区的比较,发现不足之处,并借鉴相关经验补足短板,提升整体竞争力。
宗祖盼: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文学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访问学者。专业领域为艺术学理论与文化产业研究。
李凤亮: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深圳市鹏城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专业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文明发展,独立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重大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各类著作3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牵头完成政府和企业文化(园区)发展规划数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