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见到当年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解振明老师和当年福特基金会驻北京代表处的李文晶女士。尽管大家多年未见,但老朋友在一起很亲热,无拘无束畅叙当年开展优质服务、促进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共同奋斗的经历。同时得知解振明等老师在组织当年参与过优质服务工作的老同志以个人身份撰写回忆文章,记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实现计生工作转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这段不凡的经历。说到此,他们鼓励我也写一段。尽管我在2009年根据组织安排离开国家人口计生委到中国红十字会任职,但毕竟在计生系统工作了26个年头,先后在政策法规司和国际合作司见证了中国人口计划生育从最艰难的时期逐步走向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的全过程,对人口计生工作有很深的情结。我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工作的11年,也正是中国计划生育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初始阶段。回顾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还是很有意义的。
联合国1994年召开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995年召开了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和世界妇女大会。这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倡导了尊重人权、保护妇女生殖健康权利、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以及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这些纲领性的文件和会议所倡导的理念为正在探索计划生育改革的国家计生委带来了新的启迪和思考。国家计生委的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人口问题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还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人的生殖健康,从更加广泛的领域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而绝不是单纯地控制人口数量。在这样的形势下,计划生育是否还能够继续沿用过去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不要改革?这一系列问题都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4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回来之后她对中国的计划生育如何贯彻落实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进行了深邃的思考。1995年10月,国家计生委在四川召开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经验交流会,在会上,彭珮云主任做了一个具有改革创新历史意义的发言。她首次提出了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以往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彭珮云主任在发言中还强调,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八五”期间我国大多数地方生育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得以实现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某些做法还不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受到影响。她还强调,我们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某些措施同国际上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国际上不少人对我们的做法不理解,计划生育也成为少数西方国家反华势力攻击我国的一个敏感问题。她还说,“我们应该吸收国际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有益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这一讲话在会上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引起了计划生育系统在新形势下的深刻反思,提出了全新工作思路,开启了“转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的历史性改革进程。
1995年对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国家计生委不仅提出了“两个转变”的重要指导思想,还在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开展优质服务实现“两个转变”的试点工作。开展优质服务试点工作的目的是探索改变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导推行计划生育的做法,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将生殖健康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方案,大力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稳步推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通过试点,建立一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方式,引导基层干部更多地关注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维护群众的生育权,确立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优质服务试点的工作指导思想是:通过更为完善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所有的育龄人群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促进和保护妇女的生育权,以满足生命周期各阶段不同的生殖保健需求,使全社会生殖健康达到较高水平。开展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通过宣传教育与良好的人际交流,让育龄夫妇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自主地、负责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还群众以在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服务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自主权。这是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维护群众生育权的可操作的行动之一。这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维护育龄妇女生育权最具体的行动。
由于这些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思想,试点一开始就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各地推广开来。到2000年年底,全国已有827个县(市、区)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优质服务试点工作。2002年,国家计生委提出在全国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的创建活动,把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理念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优质服务的理念和做法符合群众的需求,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在优质服务项目试点开展期间,顾宝昌、解振明、郑真真、刘鸿雁等一批专家学者深入项目区县,积极开展宣传倡导、培训指导、项目督导和项目评估。他们为优质服务项目试点和推广倾注了心血、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计生委不仅探索优质服务的具体做法,还在普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加大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力度、推动男性参与计划生育、注意特殊人群的生殖保健需求(如贫困人口、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与下岗待业人员的生殖保健需求),以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生殖健康水平已列入《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1995~2000年)》目标。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包括:到2000年育龄夫妇享有初级的生殖保健服务,到2010年育龄夫妇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到2021年育龄夫妇普遍享有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两个转变”开展优质服务的过程中,计划生育的立法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实行市场经济和建立法治社会的形势下,必须保障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否则只依靠行政命令和政策推动显然是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2002年9月1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从此中国计划生育走上法治化轨道。
我从计划生育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经历中深切感受到,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与创新为中国政府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国际合作,尤其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的合作项目对中国计划生育在开展优质服务方面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联合国人口基金与中国政府开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合作项目始于1979年,那时,主要合作领域集中在人口普查、人口研究与培训。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召开以后,国际社会呼吁各国政府要从生殖健康和生育权利的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人口问题,敦促世界各国树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导向、保护群众权益和强调社会性别平等的计划生育新思路。从1998年开始的第四周期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对中国的援助领域在方向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在政策层面的参与和改革方向上的探索。在新形势下,对中国的援助不能仅停留在人员的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避孕节育技术的开发和研制等有形方面的支持,而是要在理念转变等方面产生影响,改变依靠强有力行政命令手段推行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探索建立适应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倡导的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尊重和保护群众生殖健康权利的工作模式。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四周期项目本应从1995年开始实施,但联合国人口基金对于援助项目提出了一些前提条件,即在中西部地区选出32个项目区县,在项目区县实施生育证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等。1995年,国家计生委从中国东部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择了6个试点区县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国家计生委希望在试点区县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全国逐步推广。在东部地区试点还没有取得成功时就在全国启动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四周期项目,显然风险很大。因此,第四周期项目迟迟没有启动。
1998年,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经过了3年的努力,试点区县在引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改革生育证管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中外专家组织的评估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试点区县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改革生育证管理的做法是成功的,向全国逐步推广也是可行的。中方谈判代表也认识到,联合国人口基金提出的条件与国家计生委倡导的“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以及实现“两个转变”的理念完全一致,同时也符合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原则。尽管32个项目区县大多数是贫困地区,当时并不具备项目要求的条件,但按照项目文本要求和理念去做、去探索,一定会对这些地方计生工作的转变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对项目区县的计划生育干部也是一个很好的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最终中方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达成协议,在接受援助的32个项目区县中宣布取消准生证,推广知情选择,尊重和保护群众的生育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第四周期项目在长达3年的等待后终于从1998年开始实施,这对于正在进行的优质服务项目试点工作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可谓是“外事促内事”,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了我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进程。
为什么联合国人口基金坚持要求项目区县一定要取消准生证和推广知情选择呢?一方面,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实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所倡导的理念,即“政府的计划生育目标应针对信息和服务的不足。人口目标尽管是政府发展战略的一个合理部分,但不应以指标或配额方式强迫推行计划生育”。另一方面,美国自2000年以来一直拒绝给联合国人口基金捐款,主要理由是联合国人口基金支持中国强制性的计划生育。这种情况下,联合国人口基金与中国合作是顶着压力的。这一事实可以从时任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的讲话中予以证实。萨迪克于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参加中华人口奖授奖仪式的发言中说:“令人可喜的是,自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在执行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的各项目标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近由美国国务院组织的一个独立评估团在结束对中国的考察后得出结论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中国32个区县开展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极其成功地帮助中国政府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模式……我同样也为联合国人口基金能够排除外界的种种压力,与中国持续开展富有成果的合作而感到自豪。我相信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的合作不仅将继续下去,未来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今天,中国计划生育已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卫生计生融合发展,优生优育、母婴健康、生殖保健、维护群众的合法生育权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但计划生育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导转变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在起步阶段的风雨历程还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最后,再次向曾经为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做出贡献的各位同仁和专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