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生活是社会个体由生物人逐渐转为社会人的过程,也是社会个体逐渐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和文化的过程。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社会化功能在逐渐弱化,但是作为社会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其基础性功能是没有变的(郑杭生,2003)。
家庭作为婚姻关系的基础,不仅是夫妻双方两个个体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和两种文化的结合。夫妻双方作为不同的主体,在生活中的行为展示了其私人与公众文化的协调过程,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生命历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随着社会流动,当代中国城市中的家庭通婚模式呈现多地域通婚的趋势,省际通婚圈扩大趋势比较明显(周皓、李丁,2009)。相比较而言,跨地域的婚姻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因为不同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双方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念的差异。这种跨地域婚姻潜在的差异性,具体包括文化背景、认知态度和家庭观念等。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了解和剖析当代城市家庭的家庭生活和家庭观念,对于我们了解一个社会群体的整体状况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了解新社会群体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背景下,上海市的新社会群体,他们的家庭观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家庭中的家务劳动分工、家庭决策权分配、家庭生育意愿以及家庭满意度如何?
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中,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与家庭生活有关的一组问题,以了解和测量上海新社会群体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家庭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务劳动时间分配、家庭决策权、生育意愿、家庭生活满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