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编纂民法典”,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成为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编纂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先河。合同编在《民法典》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债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合同编的立法品格将直接影响民法典的质量和品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郑泰安: 1965年生,四川双流人。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等。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各类课题共计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暨中宣部马工程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1项);四川省规划课题4项(重点课题2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课题2项、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调研课题2项;已出版专著14部;在CSSCI来源期刊、权威报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5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有《军民融合发展立法基本原则的逻辑展开》《民法总则与商事立法:共识、问题及选项——以商事代理为例》《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20余项立法建议、决策咨询意见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成都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