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组织是志愿服务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志愿服务的发生和进行,除了志愿者的参与,志愿组织或者志愿服务组织发挥的计划、组织与管理功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并且,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和特点,所涉及的领域和运行方式,与志愿组织的类型和组织目标存在直接的联系。
对志愿组织的关注,虽然跨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普遍,但是不同学科之间,在解释对象和阐释方法上呈现了多元化的研究成果。社会学的研究侧重解释影响志愿组织成立和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与制度性因素,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变迁背景下考察志愿组织的社会功能,以及志愿组织面临的转型挑战,并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志愿组织进行比较分析。社会政策领域的研究注重结合社会发展与政府政策演进来考察志愿组织的角色、功能变化,以及它与政府、市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则注重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的解释,如对影响志愿组织运行效率和成本的分析、组织构成和成员规模产生的效应等。
本章对志愿组织理论和历史的梳理与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在西方与中国两种语境下解释“志愿组织”的概念和定义。与中文对应的“志愿”与“组织”在英文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互组合而成的概念虽然都表达了“志愿组织”的意涵,但是它们在用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志愿组织的概念和定义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其内容的变化与调整,是对社会变迁的反映。
第二部分梳理了理解“志愿组织”的一般化理论框架,主要涉及理论解释的层次、志愿组织的社会起源、志愿组织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关系等理论。志愿组织虽然是理论解释的主要对象,但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组织的存在和实践,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空间展开。因而,对志愿组织的系统考察,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制度性情境等因素也被纳入理论框架的解释机制中。
第三部分探讨了志愿组织的分类与功能。对志愿组织的分类,存在多元化的标准。系统分类的建立,有助于我们理解志愿组织的形式与功能。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地域和活动领域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志愿部门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混合化”的志愿组织成为一种新趋势,因为涉及不同属性的参与主体,所以在混合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合作关系认同。
第四部分结合历史情境考察了志愿组织的兴起和变化。在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志愿组织的兴起和流变与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移民潮的出现,志愿组织为缓和现代化对传统社会联结纽带的冲击,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整合功能。但是,西方历史上的志愿组织也存在精英化与再生产固有社会结构等的局限。志愿组织在构成特点和历史轨迹上的差异性也意味着,我们对志愿组织的历史阐释,需要结合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来展开。
在一些国家,志愿组织或者部门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被纳入社会政策的设计与考量中。第五部讨论了志愿组织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中表现为一种“有张力的合作”,并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在一些国家,政府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明确志愿组织或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厘清各自角色和责任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志愿组织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志愿组织也面临着管理和服务供应方式上的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福利占主导地位的北欧国家,因为社会变迁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政府与志愿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