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部政治环境相比,国内学者对于农民环境抗争的内在动力机制方面的探讨较多,如农民集团环境诉讼所面临的四大困境以及村民们克服这些困境的动力机制与应对策略;民众参与环境运动的动机结构及其折射出的动员机制;农民环境抗争中的认同建构;农民环境抗争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行动策略;地方性文化在农民环境抗争中的社会动员作用及其与农民环境意识的连接;关系网络在环境集体维权行动中的作用;等等。本文以苏北N村的铅中毒事件为个案参与讨论这些问题,同时对现有讨论还没有涉及的问题,如农民环境抗争中的心态与情感等进行补充。
农业环境污染,研究报告,中国
朱海忠: 1971年生,江苏省洪泽县人,管理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社会问题、环境社会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1项,在《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农村观察》《妇女研究论丛》《西北人口》《天府新论》《理论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