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唐诗中的长安大兴善寺影像
在线阅读 收藏

古都长安大兴善寺初创于西晋,兴盛于隋唐。大兴善寺不仅是隋唐长安的三大译场之一,而且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隋唐长安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面积广阔,规模宏大,殿堂巍峨,法相庄严。不幸的是,唐总章二年(669),大兴善寺遭遇火灾,寺院建筑化为乌有。不过,这次火灾之后,大兴善寺旋即得到重建,“又广前居十二亩之地”。可是,好景不长。在唐武宗会昌年间的排佛运动中,除了慈恩寺、荐福寺、西明寺和庄严寺,长安城的其余佛寺皆被废毁,大兴善寺自然难逃厄运,再次遭受灭顶之灾。从此,大兴善寺湮没无闻,不见经传。作为隋唐王朝的“国寺”,大兴善寺的基本风貌竟然也不得其详了。所幸的是,唐诗中有20多首诗歌涉及大兴善寺,为我们了解大兴善寺风物风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惜乎前人未加注意。唐人寻幽探胜,题诗寄情于大兴善寺,尽管难免有夸张之辞,但是仍然不乏写实成分。因此,爬梳剔析有关大兴善寺的唐诗,依稀可见唐长安大兴善寺风物粲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