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述了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形成、交流及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形成、发展及融合的基本经验,探寻其发展规律,为当今文化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启迪。川黔古盐道上的一些盐商通过兴办学校、 创办报刊或书局等方式来助推教育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教育,尤其是民族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大大提升了古盐道沿线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加快了文化现代化进程。
李浩: 李浩 史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与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国家社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贵州省智库专家,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贵州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理事;贵州民族大学第九批、第十批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共和国史、少数民族历史等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特助经费项目1项、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其他厅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课题3项、厅级课题7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贵州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专著《国民政府主黔时期贵州盐政研究(1935~1949)》2013年获“贵州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