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产业集聚:产业再集聚的研究基础
在线阅读 收藏

20世纪初期,美国大部分制造业在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少数地区实现了集聚;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的硅谷集聚了绝大部分高科技公司,并逐渐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华尔街集聚了金融业,并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恰好抓住了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制造业的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使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制造业的集聚地。这一地区产业集聚的特征表现为以中小企业集聚为主体,以专业化协作为纽带,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40年的发展,产业集聚现象在我国很多中心城市都显现出来,不仅在数量上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且在早期制造业集聚的地区出现了产业再集聚的新特征。

客观的经济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第一个对产业集聚进行研究的学者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认为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是产业集聚的经济动因。自此产业集聚成为现代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并把这一主题扩展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上。

本章归纳总结了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以“时间顺序”为主,结合重要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梳理了近年来学者们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将空间因素与产业集聚进行有机结合的新经济地理学和基于企业异质层面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细致整理。与此同时,本章应用CiteSpace对近30年国内外产业集聚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基于理论研究基础,结合研究热点与本书主题,围绕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产业集聚与创新、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本书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