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辉县百泉地区水稻种植发展演变的考察,指出辉县水稻种植规模经历了从明嘉靖以后逐渐达到高峰,到清初的高位持续后逐渐衰减,从清嘉道以后以至清末又缓慢恢复这样一个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出,明清时期卫河流域辉县等地水稻种植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国家漕运政策、补给水源河流与沿岸地方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展示了国家与地方社会动态关系的复杂性。
中国大运河,区域经济,文化带建设,遗产保护
孟祥晓: 孟祥晓,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明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