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结论与讨论
在线阅读 收藏

本书将以往分析中常见的城市变迁宏大叙述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人口迁移、制度重建、文化变迁等)放入研究背景之中,特别地下沉到实践层次,以什刹海为例,深入分析直接参与到推动城市变迁的多元行动者主体(国家与政府、开发投资商、规划建筑师、文化保护人士及当地居民),讨论他们的利益目标与策略行为,分析他们的互动影响与竞争协调的过程如何构建了一个转型时期城市空间变迁的动力解释框架。在理论提炼的结果上,本书特别强调以下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在给定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发展背景下,参与推动中国城市变迁的多元行动主体力量包括国家与政府、开发投资商、当地居民、文化保护人士以及规划建筑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商讨合作、冲突竞争、博弈妥协以及协作共进的过程,他们运用制度、资本、舆论、政治机会、话语优势以及科学技术等策略与方法,共同建构与塑造特定的城市地点。在转型时期,这样的复杂关系与行为模式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段以及在不同地点的同一时段里,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并且变化迅速的特征。第二,本研究展示的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呈现的是多元因素的“拼凑的镶嵌画”特征。各个多元主体力量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都可以在同一城市空间中找到自身的表达形式,也能够找到各自的成就感与归属感,从而重新建构城市社会空间。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