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基于户外科普场馆资源的“生态文明教育”馆校结合实践
在线阅读 收藏

随着科普场馆在传统教育中承载着愈加重要的责任,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之纳入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场所,以科普场馆特色结合学校教育而开发的课程、活动不断出现在全国的博物馆、科技馆中,对学生的辅助教学产生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馆校结合主要以“提供者与接受者模式”和“博物馆主导的互动模式”两种方式进行,绝大多数科普场馆以自身功能特色与学校对接。如何充分发挥科普场馆自身特色,是馆校结合成功开展的重要课题。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简称麋鹿苑,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还被称作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是一个集室内和户外于一体的湿地生态博物馆。目前麋鹿苑以鹿类动物为主,展示了半散养的麋鹿、牙獐和圈养的梅花鹿、黇鹿、马鹿等大型哺乳动物。散养的孔雀、东方白鹳、灰鹤、小天鹅等鸟类与绿头鸭、苍鹭、灰椋鸟、达乌里寒鸦等200余种野生鸟类在这片“湿地博物馆”中和谐共处,营造出一幅美好的“生态博物馆”场景。

多年来,麋鹿苑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一直深耕生态科普教育领域,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上千场,受众人数达百万人,积累了大量科普教育经验,建立了独特的“户外生态博物馆科普教育体系”,与北京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十余年的“馆校结合”教育合作。

目前,很多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都在开展关于自然体验教育的实践活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麋鹿苑充分发挥户外生态科普场馆及城市湿地的自身特色,以馆方视角推广自然教育的探索实践,研发了一系列科学性强的馆校结合综合实践课程,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校外综合实践课程方案。课程内容如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