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Asia blues:AIIB and the New Silk Road
原文来源:Trend News Agency,2015年3月31日
每次来到亚洲,都会有新的感受,而这次,在亚洲经济发展整体放缓的态势下,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
2015年3月,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被确定为优先发展战略。自此,这一战略的实施同时具备了政治保障和物质基础。就后者而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投入了400亿美元用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战略也许并不完全等同于“马歇尔计划”,因为“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通过信贷准入和基础设施投资)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借助这一计划,美国在金融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成为欧洲战后复苏的主要受益者。“马歇尔计划”催生了美国作为霸权国家的崛起。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建立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横贯中国西部(这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政治亦不稳定),经过意大利的威尼斯,直达非洲的好望角。这一战略包含的信贷准入和投资,应该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亚各国的联系。就官方而言,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是,“一带一路”战略并无任何附加条件。
中国拥有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在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态势下,这一数字也无法激发投资者的热情,只能遏制一下社会紧张情绪和资本外逃。中国的出口市场已经饱和,而新丝绸之路不仅可以实现中国在商业发展上的诉求,也会影响亚洲乃至整个欧洲的新兴经济体。
有了这一战略,中国将会取代美国和欧洲,成为未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主宰。
很明显,这不仅是中国时代的到来,也是亚洲时代的到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和亚洲只是世界经济增长和投资的引擎,而现在它们也想拥有更多的政治话语权。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宗旨是: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获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力量。有鉴于此,其他强国的反应是完全可以预知的:美国认为这一战略既能增强中国的地缘政治实力,又拓展了其在亚洲的影响力。
虽然在英国有关丝绸之路的报道依然很少见,美国、日本及印度目前也并未参与这一战略的实施。但全球已经有60余个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发展计划”。
中国和亚洲将率先将货币贸易转化为实体经济往来。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持有的亚洲国家的股票量依然偏低。本次经济发展放缓之后,中国将会经历又一轮经济增长,在习近平2017~2021年任期届满之前,这一轮增长将为中国的反腐举措提供平台。中国发展的“牛市”将会成为现实。
第二,世界上现在有美国和中国两个超级大国;显然,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中国来说是双赢的,但对美国则喜忧参半(美国将失去其霸权地位,但能够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这一局面将使得市场更加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