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年伊始,河南“全省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贵州凯里“再婚禁止办婚宴”等争议性政策就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成为网络舆论热点。“最严禁放令”发布三天就被撤回,“再婚禁止办婚宴”的规定被公众吐槽后也废于无形。这些“短命”政策、“奇葩”政策,不仅是媒体吐槽、网民狂欢的对象,也演化为网络公共事件,损害着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形象。
令人扼腕的是,这样奇怪的政策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我国每年发布的政策数量平均超过1000个,因为存在争议而被废止的政策也不在少数。作者对2011~2017年7年间网络政策新闻的人工统计显示,争议性政策议题在全部政策报道中占比为10.12%。对这些数量庞大、关注度高、影响深远的争议性政策进行详细描述和归因分析,不仅是为了研究政策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根探源以化解政策危机。更是为了改善我国的公共政策形象,通过传播策略来促进政府的决策理性和提高政策质量,进而树立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形象。
张淑华: 河南新密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新闻学硕士;200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0-2014年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第七批“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省社科2016年度人物,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和厅级项目1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6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对新媒体、公共传播、危机传播有较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