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由美与爱的歌唱转向写实的现代唯美剧
在线阅读 收藏

西方唯美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坛兴衰起伏的历史,影响了一大批作家的人生观、艺术观,唯美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在中国现代话剧领域更是形成一股唯美风。王尔德与邓南遮的剧作在中国文坛的大量译介不仅引发了中国戏剧界对西方唯美主义的神往,而且追摹之作大量出现,仅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内,就有20余部剧作打上了不同程度的“唯美-颓废的烙印”。戏剧创作可能不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成就最大的,却是受唯美主义思潮影响“最为明显的”,也是研究唯美主义在中国理论旅行的合适样本。种种“‘世纪末’的果汁”给中国现代剧作家提供了外来思想的新鲜刺激和丰厚的艺术养分,他们开始从艺术的审美理想出发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潮进行融化吸收和中国化转换,稳固了话剧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推动了中国戏剧从自发性创作向自觉阶段的现代转型,提升了戏剧的艺术品质和审美境界。抛开具体的历史语境来看,重视戏剧艺术性的唯美剧不失为中国戏剧的一种正确发展方向,但在艺术的审美需求被艺术的社会需求全面覆盖的时代,坚守戏剧的审美性却在无形中拉开了与时代政治的距离。在提倡文学功利化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唯美剧作家成了“站在时代低洼里”孤芳自赏的“多少不合时宜的书生”,要想改变与外在现实语境的隔膜,走向现实主义就成了唯美剧作家的历史选择。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