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讨论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关系出发,简述这一学术和政策讨论的过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论证,也阐释作者本人的观点偏向,提供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证据,并揭示相关讨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样,既便于我们更好理解刘易斯转折点概念和判断,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发展经验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最后,在做出一般结语的同时,本文尝试提出一些有待在实践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蔡昉: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等。著有《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成长的烦恼: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及应对》等等。近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人口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