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第五年。2023年至今,黄河流域九省区在制度建设、生态保护、流域治理、节约集约水资源、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系列值得肯定的成效,以大保护为关键任务的上中下游“一盘棋”格局逐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深入人心,流域生态屏障作用更加明显,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在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域充分均衡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黄河流域九省区加大流域治理力度,加快健全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对保护生态、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刚性约束,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不断聚力推动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实现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简小文,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基地主任,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民族理论与政策、北疆文化等。课题组副组长:包银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文化理论与政策;朱檬,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社会治理。课题组成员:文明、吴英达、于光军、天莹、王海荣、康建国、刘小燕、塔娜、陈晓燕、包玉珍、永海、张倩、郝百惠、冯永利等。执笔:文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所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草牧场制度、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发展;郝百惠,博士,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原生态修复和草原生态经济;永海,博士,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干旱区土地利用与农村牧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