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品质是城市品质的底色。重庆以优化房地产市场为路径,实现多元化住房供给,保障住房需求;长沙通过集团化和特色办学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均衡发展,减少择校现象,提高教育质量;宁波以提升公共交通可达性和便捷性为路径,构筑多层次、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青岛通过绩效考核和基层标准化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这些路径措施在不同领域的成功应用,为社会品质的提升创造了坚实基础,为城市品质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以重庆、长沙、宁波、青岛为例介绍城市品质中的社会品质。
张国平: 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与城市系经济地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城市化与城市治理、产业与创新、“一带一路”、全球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研究。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外交部和中财办等部级研究项目20多项,地方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课题等80多项。参与《中国开放报告褐皮书(2016~2017):“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城市化和特大城市问题再思考》《“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与战略对接》等著作的撰写工作,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多篇论文,在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综研国策等主流媒体平台上发表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文章几十篇。